1139965818.jpg  
我常常覺得,台灣像是兩個國家,這種感覺通常在選舉期間特別明顯,但沒想颱風過後,台灣也幾乎成了兩個國家。電視新聞不斷播送南部與東南部的災情,回到北部的畫面,總是看電影唱歌逛百貨公司的人潮、孫道存孫芸芸的鳥事;社群媒體中,經過一夜的風雨,南部的網友紛紛串聯災情,甚至發起網路志工回報當地即時災情的mapping機制,相同的時間裡,北部的網友呢?依然在分享颱風假去哪裡吃了什麼好料、去唱了幾小時的歌、去看了好笑又賺人熱淚的電影;有沒有一種感覺,從社群媒體上的發言來看,台灣就像兩個國家?

『金峰鄉嘉蘭村20餘戶被沖入太平洋』、『太麻里溪潰堤,太麻里鄉遭遇50年來最嚴重水患』、『東港也開始淹水了,請不要再進入』、『金崙賓茂一帶部份停電且水很濁建議勿飲用或是請煮開來喝!』、『過知本溪後的那間7-11已經坍下去了』、『屏東縣里港鄉塔樓狀況:我媽說沒事!雨大了點』這些聲音不是電視新聞媒體的標題,而是網友們在網路上熱心的回報;從這些網友的聲音,讓在台北的我知道了以前過年都要回去的阿嬤老家淹水了,我猜想著那些靠海的釋迦樹應該也都被淹散了吧;從網友的聲音,在台北的我知道了高中畢業時騎摩托車去泡溫泉的那條路不見了,我知道了如果坐在右邊的位置就可以看到太平洋的南迴鐵路斷了,我知道了台東往屏東高雄唯一的南迴公路嚴重坍方了。

好險我們活在Web 2.0時代裡,因為工作而無法趕回老家的我們,可以直接從網友的串聯與回報看看家裡附近的水退了沒,台南的朋友擠在ptt的台南版上、高雄的朋友擠在高雄版上,我們都在睡覺前默默祈禱地圖上那些淹水的icon能在天亮之後可以慢慢消失。

社群媒體在商業之外的最大作用就是:它的凝聚力,帶來了心靈上的收穫。

Web 2.0時代,最重要的影響即為消費者成為「參與者」,而不再是消極的「接收者」;消費者不再是可控制的,因為消費者開始懂得修改、編輯與交換(轉貼、串聯與號召)現有資料,他們不再只是空想,更實際採取行動,創造出各式各樣屬於他們自己的資料;「消費者創造內容(consumer-created content;CCC)」讓廣告行銷的各種操作方式有了轉彎,消費者創造內容的力量也開始逐漸協助與挑戰公權力,例如美國2008年選戰,網友紛紛創造內容支持Barack Obama,或是2009年中國西藏動亂期間,Youtube因出現官方版之外的影像而被中國封鎖,而在同年新疆動亂期間,也因網友串聯發佈消息緣故,中國第一時間也封鎖了Facebook、Twitter等社群媒體。

消費者創造內容的力量開始受到各界的重視,不僅是廣告行銷人每天想破頭地思考要如何主動或介入利用,這股趨勢也因美國選戰的經驗受到各區域重要政治人物的重視,包括英國王室Nicolas Sarkozy和台灣在野黨的各個重要人物在內,唯獨目前台灣執政黨,從上到總統、中央政府,到下的每個官員在Web 2.0上的聲量似乎太小了點,是真的有夠忙?還是太害怕聽見真實的聲音?

一場颱風,當人民發生問題想找政府找不到,或是發生問題後遲遲沒有被解決,甚至是在災區現場必須靠著媒體記者攝影機的燈光才能逃難;當人民需要幫忙時必須打電話到媒體,甚至藉由網路發聲時,政府在哪裡?發生問題後才知道臉色凝重地訓話,然後呢?天晴之後呢?問題被解決了嗎?

總統府應該長期訂閱的《MONOCLE》後,接下來功課輪到行政院了;一場颱風,就知道現在台灣行政院缺的是什麼?缺的不是要花大錢邀請諾貝爾得主、國際大師來和官員面對面打嘴砲,噢不是,是對談,行政院真正缺乏的是基本的Web 2.0觀念。

可以預見,2012年總統選戰不將只是政見承諾的檢驗、動員力量的重整,更將會是一場Web 2.0的選戰;在Web 2.0裡,內容不是靠政見,人氣累積不等於選票,重點在於「一國感」的經營;當網友提問未來的總統候選人:「你憑什麼證明你和我們是一國的?」馬英九該回答什麼?總不可能是:「我有去球場開球。」之類的答案吧。

1139965811.jpg 1139965812.jpg 1139965813.jpg 1139965814.jpg 1139965815.jpg 1139965816.jpg 1139965817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