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39959463.jpg  
2009年2月,Hillary Clinton以美國新任國務卿之姿訪問東亞,最後一站來到中國,向來不以親華聞名的Hillary Clinton,此次中國行的姿態為她,甚至為美國新政府贏得了一些正面效應,『她的表現相當謙虛,就像競選時一樣』中國媒體如此形容Hillary Clinton。

Hillary Clinton訪問中國期間,曾於北京清華大學與學生進行小型座談,在會談一開始,她即回憶了1979年Bill Clinton任美國Arkansas州長時與鄧小平見面的情形,並讚揚了中國30年來的巨變;當年,美國與台灣斷交,並與中國建交。

2009年,不只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,更是中美建交滿30年的日子,其實早在1972年,美國就已與中國重新握手以作為當時建交的前奏準備,因當時美國正深陷越南泥沼;1979年的建交,是美蘇鬥法的結果;中美建交後,美國幾乎不把中國當作一回事,於是美國幾乎都是被形勢逼著而瞭解中國的。

1997年後,當全世界開始由原本的「Mada in Taiwan」轉而變成「Made in China」時,美國開始談論中國勞工問題;2000年後,美國開始恐懼中國的軍事崛起;2005年後,美國開始討論中國文化;2006年,美國突然發現中國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存在;2008年,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,中國在美國的投資被大大地重視。

中美建交30年,不論是中國人看美國,或是美國人看中國,甚至是台灣人看中國,都經歷了數輪刷新;也許我們當中有人以商業的角度投資中國、有人以旅遊的角度走遍中國、有人以工作的角度停留在中國,不可否認地,我們所有對中國的認知與想像,好的壞的,通常都會在入境中國的那一刻起,改觀。

早在100多年前,那個中國最動盪的時代,中國就開始了不斷流動與變化的命運;自1923年開始,《Time》週刊即開始出現與中國有關的報導,而所有美國對中國的印象,或是中國對世界的影響,也都一一成為《Time》週刊的封面,也許這些封面在我們台灣人的眼裡,都是一種較為世界性的中國觀,如果將角度轉回中國之於台灣,歷經國民政府遷台、反攻大陸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、台美斷交、中美建交、開放探親旅遊、台獨、小三通、民進黨執政時期兩岸緊張、國民黨高層登陸、外交休兵、大三通、熊貓登台、馬英九政府的兩岸關係等等的台灣,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與中國間的關係?

1139959455.jpg 1139959456.jpg 1139959457.jpg 1139959458.jpg 1139959460.jpg 1139959461.jpg 1139959462.jpg 1139965600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