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39947940.jpg  
第一次接觸簡體字書是在研究所時,看了一些悶悶的藝術、電影與文化研究的指定讀本,後來再看是在故宮的日子,一些器物的藝術史書;記得那時不太會認簡體字,常常邊看邊問人,簡體字書那時之於我,是功能、工具性質大於知識、閱讀興趣的,但也因為這些零散瑣碎的機會而與簡體字書維持了些許的熱度,每每逛進信義誠品,都會走進簡體字館翻翻,或是再過個馬路,到對邊的「上海書店」晃晃。

在中國的時候,無聊沒事就買碟看碟,前陣子,多了個買書看書的習慣,主要是這裡的書太便宜了,常常走進書店晃一圈出來,手裡就拿了四、五本書,加總起來的價錢換算成台幣,在台灣大概只能買兩本繁體字書吧,可見有多便宜。

在中國逛書店就像在逛百貨公司促銷花車一樣,封面極簡好看,買!台灣沒翻譯,買!書腰簡介文案寫得好,買!書名聽起來很酷,買!台灣絕版的,買!該是偏向理性消費的購書行為之於我,因為在中國,買書反而買得似乎有點過於隨興了。

中國的雜誌在「性價比」上也很高,每本定價絕對不超過RMB 20,而且選擇性多樣,從財經、社論,到時尚、旅遊、文藝、電影、設計、廣告等等,分眾極為細緻,甚至還有區域型、城市型的時尚生活雜誌,此外,國際中文版在中國市場也一本本、非常齊全,以前在台灣只能翻翻英文版的《Psychologies》,在中國一樣有George Clooney和讀者一起分享男性面臨衰老時該有的心理衛生態度,一本才人民幣10塊,性價比極高,買!

歐美書籍的翻譯本在中國似乎推出得特別快,尤其是商管類,而在翻譯文學上,中國的翻譯和台灣的版本截然不同,在中國看到的村上春樹、吉本芭娜娜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,意識上比台灣的版本直面許多,而歐美文學的翻譯,在詞藻上則多了點文學味。

後來看了看,我慢慢發現中國的出版書目琳瑯滿目,但其中最齊全的應屬藝術、電影、古典文學、歷史了,在在反映出中國古典文化深厚的國家基礎,但暢銷榜上也開始出現零星的創意、設計類書籍,留學人口眾多的中國,如果能因此走出山寨、開始創新的話,世界大國的地位可能真的得因此輪轉了。

繁簡體雖然差別大,但透過微軟Office幫忙,要在中國找到台灣作家的簡體字版作品不是難事,而台灣一些較為晚近或從網路崛起且大眾的作家,例如:方文山、史丹利、敷米漿、蔡智恆、藤井樹等等,也大舉進攻了中國書市(只不過好像還沒看到九把刀或是女王),而中國的暢銷作家,除了易中天、王朔、賈平凹之外,也有一些明星轉型或從網路崛起的新進暢銷作家,例如徐靜蕾、韓寒、郭敬明等等。

待在中國時,週末沒事做就習慣走路去書店晃晃,瞥瞥一些雜誌、翻翻一些書,直到我買到胡晴舫在台灣絕版的《旅人》和柯裕棻的《我很好》(台灣書名為:青春無法歸類)後,我發現,在中國,買書真的會上癮。

1139947936.jpg 1139947937.jpg 1139947938.jpg 1139947939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ncentkens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